当前位置:

秭归农妇捐髓救助素不相识的男童

来源: 本站 编辑:admin 日期:2020-07-15 08:34:25

  眼下正是采摘、销售脐橙的旺季,秭归橙农马梅芳却顾不上自家的橙子,而是不惜耽误一周时间,捐髓救助一名素不相识的患有血液病的男孩。百万分之一的几率落在自己头上,她觉得很幸运。

  今年37岁的马梅芳,来自秭归县一个偏远山村,和丈夫以种植脐橙为生。由于孩子从小在宜昌市区上学,她经常往来于老家和宜昌之间。2013年的一天,她路过一辆流动采血车,听说适量献血有利于身体健康,便第一次义务献血。此后,只要碰到合适的机会,她就会义务献血。

  2014年底,马梅芳献血时,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问她,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。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她,不太理解骨髓捐献的相关术语,但她听懂了“捐献骨髓可以救人一命”,于是爽快答应,登记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。

  “我后来听说,配型成功的几率很小,大概只有百万分之一,需要缘分和运气。我有点小期待,也没有太在意。”前日,性格开朗的马梅芳笑着对楚天都市报记者说。

  今年10月17日,马梅芳接到宜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,称一名血液病患者与她的血液样本初步配型成功,问她是否愿意接受进一步筛选并捐献骨髓。

  “没想到我真的被选中了,感觉像中奖一样。”马梅芳说。她没有丝毫犹豫,很快接受了体检和高分辨配型复合检测。

  11月中旬,马梅芳再次接到通知,请她于12月9日至13日入住武汉市中心医院,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,并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。她的丈夫刚开始有些顾虑,担心捐髓会影响身体,但看到妻子那么坚定,他只好选择支持。

  从老家到宜昌,有近4个小时的山路;从宜昌到武汉,还要坐2个小时的动车。8日下午,马梅芳在丈夫的陪同下赶到武汉。13日,从她体内采集的200毫升造血干细胞,被紧急送往南方一所医院。

  当日下午5时许,马梅芳和丈夫返回宜昌。抱着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送上的鲜花,她开怀大笑。

  记者问她,为何愿意辗转千里捐髓?感觉如何?马梅芳轻松地说:“能救人一命,我觉得非常值得。整个捐献过程也没有什么困难。”

  随行的宜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邓哲介绍,注射动员剂的过程中,其实她有明显的感冒症状,但她没有一句怨言。

  记者通过马梅芳家乡的政府工作人员了解到,她和丈夫种植了5亩脐橙,眼下正是采摘、销售旺季。这是她家的主要收入来源,此事耽误近一周时间,损失不小。

  由于涉及保密原则,马梅芳和受捐者都不清楚对方的具体信息。受捐方只知道她也是一位母亲,她只知道受捐方是一名六七岁的男孩。

  记者追问,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,不惜影响家里的收入,真的一点都没有犹豫吗?

  马梅芳从口袋掏出一张信纸。那是捐献完成后,医生转交的受捐男孩母亲的一封信:“我很感恩有这样的时刻,除了我的父母,还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,在为我们的孩子无私地付出。谢谢您缝合了我们这个家庭的伤口,以后孩子长大懂事了,他也会好好爱护自己,珍视这一次重生……”(楚天都市报 记者刘俊华 通讯员周华山 刘玉泉)

上一篇: 泾县茂林镇:土特产“触网”香飘更远

下一篇: 信阳:老人街头晕厥倒地 仨志愿者热心救助